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上海按摩SPA养生会馆 > 新闻动态 >
浦东新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
作者:浦东按摩 发布时间:2018-11-08 23:13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兰州新区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各新区的工作经验摘编刊发,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建设卓有成效。2017年,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达到965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达到9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7亿元,实到外资达到78.3亿美元。
近年来,浦东新区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25.1%和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对房地产业依赖程度逐步下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自贸试验区引领改革全面深化,启动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行动计划,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5.5万家,实到外资占全区比重约90%。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27家,C919国产大型客机全面试飞。社会民生稳步改善,全年民生投入约563亿元,占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4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比上年增长8.9%,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以科学城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
近年来,浦东新区全面实施《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大力推进李政道研究所5.6万平方米科研实验楼、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各项大科学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深化陆家嘴金融城与张江科学城的联动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建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发挥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
以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竞争力
加快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推动重大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功能加快落地,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产品定价、交易、清算功能,推动原油期货、“上海金”等价格信号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风向标。
大力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后续工程建设,提升全球航运服务能力。加快集聚航运服务高端要素,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和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加快发展。
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浦东新区建设了一批千亿级百亿级贸易平台,推动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期现联动发展,促进了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加快发展。
以人才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深化完善人才政策和制度框架,探索试点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协同联动。建立了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集聚区,不断完善人才创业融资体系。为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建设了线上线下一体的人才服务中心,线上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整合所有人才政策发布和网上审批办事,线下打造浦东国际人才港,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先后实施了上海高峰人才服务工程、国家实验室人才服务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人才重大工程,实现了高端高素质人才资源集聚培育和系统保障。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力助推浦东新区全面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发挥浦东新区科学设施集聚、科技人才丰沛、科技企业众多、科技金融发达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打响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保持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合理比重,发挥产业地图的规划引领作用,统筹优化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布局,支持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在重大科学研究和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浦东制造”“上海制造”迈进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到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将陆家嘴、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前滩区域打造成为高端知名商圈地标,提升商业新模式显示度。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进电竞之都和度假区国际影视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地标,集聚一批文化主体,推出一批原创精品,把浦东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兰州新区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各新区的工作经验摘编刊发,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建设卓有成效。2017年,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达到965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达到9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7亿元,实到外资达到78.3亿美元。
近年来,浦东新区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25.1%和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对房地产业依赖程度逐步下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自贸试验区引领改革全面深化,启动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行动计划,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5.5万家,实到外资占全区比重约90%。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27家,C919国产大型客机全面试飞。社会民生稳步改善,全年民生投入约563亿元,占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4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比上年增长8.9%,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以科学城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
近年来,浦东新区全面实施《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大力推进李政道研究所5.6万平方米科研实验楼、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各项大科学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深化陆家嘴金融城与张江科学城的联动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建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发挥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
以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竞争力
加快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推动重大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功能加快落地,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产品定价、交易、清算功能,推动原油期货、“上海金”等价格信号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风向标。
大力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后续工程建设,提升全球航运服务能力。加快集聚航运服务高端要素,积极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和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加快发展。
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浦东新区建设了一批千亿级百亿级贸易平台,推动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期现联动发展,促进了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加快发展。
以人才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深化完善人才政策和制度框架,探索试点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协同联动。建立了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集聚区,不断完善人才创业融资体系。为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建设了线上线下一体的人才服务中心,线上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整合所有人才政策发布和网上审批办事,线下打造浦东国际人才港,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先后实施了上海高峰人才服务工程、国家实验室人才服务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人才重大工程,实现了高端高素质人才资源集聚培育和系统保障。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力助推浦东新区全面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发挥浦东新区科学设施集聚、科技人才丰沛、科技企业众多、科技金融发达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打响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保持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合理比重,发挥产业地图的规划引领作用,统筹优化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布局,支持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在重大科学研究和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浦东制造”“上海制造”迈进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到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将陆家嘴、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前滩区域打造成为高端知名商圈地标,提升商业新模式显示度。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进电竞之都和度假区国际影视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地标,集聚一批文化主体,推出一批原创精品,把浦东建设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